上海联盟

99%的0-3岁宝宝有这些坏习惯,却只有1%的父母知道怎么正确应对!

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
  • - -
楼主

iBaby孕育学堂
点击关注get海量孕育知识!


有人说宝宝一半是天使,一半是恶魔。刚来到这个世界不久的小人儿像一张白纸,虽然纯真可爱,但总会有让新手爸妈无比崩溃的时刻。比如这样:

这样

和这样

几乎每个宝宝都会经历这样的“熊孩子”阶段,这也是天性使然。不过一直熊下去可不是办法,到底该怎样正确应对宝宝的一些坏习惯呢?

理解宝宝出现这些行为的原因

孩子总是充满了好奇心与探索欲望的,一些对于我们大人来说宝宝一些无法理解的行为,或许就是他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这个世界。

1

吃手、吃玩具等

宝宝总是对任何东西充满了好奇,一旦感兴趣,除了一把抓起,下一个动作就是往嘴里塞。越是不让宝宝去做,他们反而更想去尝试,吃手、吃玩具、吃一切能塞嘴里的东西......

虽然这是宝宝的探索过程,但小祖宗们可不知道并不是什么都能往嘴里塞的,万一感染了有害细菌怎么办?吃坏了肚子怎么办?一大堆难题反而抛向了爸爸妈妈。

贝贝妈建议


一些避免不了的,比如吃手、吃玩具等,既然要吃,那就洗洗干净再吃!勤洗宝宝的手,选择质量好的玩具并定期清洁。


一些千万不能吃的东西,比如药品等,则要尽可能收好,不要被宝宝碰到,连出现在宝宝面前的机会都不给!


2

到处攀爬、翻箱倒柜

自从宝宝学会爬之后,恨不得家里每个角落都去探查个遍,殊不知到处都潜藏着危险,尖锐的桌凳角、轻易就能碰到的插座等等,都存在着安全隐患。

而学会了走路的宝宝更不得了,能去的地方更多,翻箱倒柜就成为了他们最热爱的活动之一,但许多悲剧也由此发生。


图为河南某地一男子廖某带着2岁左右女孩在银行营业厅办业务。廖某办完业务整理东西时,孩子独自走到填单台边,双手攀附填单台,谁知填单台瞬间倒下,砸到孩子身上……

贝贝妈建议


0-3岁的宝宝必须要有专人照顾。


家中的桌凳角等比较尖锐的地方,可以使用桌凳角保护垫,避免磕碰。


对于刚开始学会爬的宝宝,可以设置一个安全的环境,在专人看护的情况下让他们自由探索,还可以放置一些小玩具吸引注意力。


家里不要使用高于约60厘米的可以活动的儿童抽屉和柜子,而成人的柜子也不应高于75厘米,若要使用这样的柜子也应该与墙面固定。


电视电脑等也要使用固定装置。


此外窗帘的拉绳也存在一定隐患,若捆住了孩子脖子会导致窒息,尽量更换家里的窗帘,不要使用绳拉式的。


3

扔东西

扔东西也是宝宝们常见的坏习惯。有一些宝宝是单纯的喜欢扔东西砸东西,也有宝宝喜欢把自己的玩具扔地上,然后要求家长捡起来,接着再扔。这个对于他们来说是跟爸爸妈妈间很有趣的游戏,不过怎么感觉这个画面怎么有点怪怪的......


贝贝妈建议


有一种情况是宝宝对投掷、敲击等这种体验感到很新奇,可以陪着孩子玩一些投掷类的玩具,可以训练肌肉协调性和手眼协调性。等大一点还可以玩扔毛线球或皮球的游戏。


而另一种情况是宝宝发脾气了,采用哭闹和扔东西的方法来发泄,可以采取这些方法:


忽视


一边扔东西、哭闹,一边看大人反应的这些轻微、无伤害性或故意引人注意的行为。


可以直接对他们视而不见,不作出任何反应,包括替他擦眼泪鼻涕、制止或者看着他。


这时候一些宝宝往往容易变本加厉,但只要爸爸妈妈们坚持忽视,他们便会慢慢懂得坏习惯并不会引起你的关注,从而慢慢减少这样的行为。


而在他们停止这样的行为后,爸爸妈妈们则要重新关注他们,并用别的方式分散注意力,并找别的机会夸奖他们。


剥夺权利


如果是由于同小伙伴争抢玩具等,由于玩具本身嗦引起的,则可以选择拿走那样玩具。正所谓眼不见心不烦,对于宝宝来说也是这样。


冷静


把宝宝带离事情发生的现场,如在旁边坐一会。


这期间不给予任何注意,让他们先发泄一会儿情绪,让他们慢慢冷静下来。


隔离


如果宝宝的哭闹愈演愈烈,产生了严重或带干扰性的问题行为,则需要选择这种方式。


可以把宝宝带到另一个房间或角落,让他们看不到其他人。但这个隔离的地点一定要安全、光线充足,且没有其他吸引他的东西。


冷静和隔离的时段,一般不要超过五分钟,计时应在孩子完全安静后才开始,让宝宝知道吵闹是无济于事的。


在结束后,要让他们回到原来的活动中,并注意及时找到他做得好的地方,及时给予表扬鼓励。


切忌立刻向他们说教,避免再次挑起他们的情绪。


不管宝宝会经历怎样“熊孩子”的阶段,都希望爸爸妈妈们多一点耐心与技巧,毕竟俗话说得好,TA还是个孩子嘛!

更多精彩戳☟


都知道母乳喂养好,然而方式不对妈和娃都受罪!


中国每年白白死去数万名孩子,只是因为生活中的这个小细节......


千万别让宝宝睡在这里,13%婴儿睡眠猝死原因就是它!

有用的知识值得让更多人看到,

转发分享给周围人吧!

扫码关注公众号iBaby孕育学堂

更多母婴干货知识等你哦!


举报 | 1楼 回复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