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联盟

成本与利息

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
  • - -
楼主

1 成本的概念


成本很重要,因为成本和收益决定了做事的获利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就经常要考虑“我买这个东西的成本是多少”、“是否值得?”、“做这件事的成本是什么”……  


 在“得道”专栏《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》里对“成本”的定义是这样的——


 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


比如你花10万买了一辆车子。那么买车子的成本不是10万。是你拿这10万去做别的,能得到的最好收益。比如你拿这10万去投资了,1年后能收回本息12万,2年后能收回本息14万。那么买车的成本是多少?1年后看,就是10万,2年后看,就是14万。


这个定义很好地解释了成本的含义,指导意义比较明确

我有个朋友,1个月前幸运地租到了很便宜的房子。他1400直租房东的,实际按照市场价,应该值3000。他很高兴。

我给了他一个建议,你的房子是1400租到的,如果你转手租出去,是值3000的。所以你租房的实际成本应该是3000,而不是1400。 从这个角度来说,你现在的租房成本远远超过了你的预算。所以我的建议是,转手把你这个房子以3000左右的价格租出去,然后自己再去租一个1400的房子。


看到区别了吗? 

  • 如果以“成本是1400”为思考基点,就会觉得自己是花了1400租了一间价值3000的房子,占了个大便宜。

  •  如果以“成本是3000”为思考基点,就会觉得自己虽然花了1400,但却是住在了3000的房子里。所以租出去的话,能把中间的1600的差价找回来


2  沉没成本与最优解

 

想象这么一种情况。一个人花了几十块买了一张电影票。看了开头结果发现不好看。于是就觉得,“还是继续把电影看完吧,不能浪费票钱”。


这是典型的“沉没成本”的例子。所谓沉没成本,就是指已经发生的,无法再改变的花费

比如电影票价的几十块。而看之后看电影花费的时间,又是另外的一种成本了。这个时间本来可以去睡觉、去读书、去找朋友玩,但是偏偏浪费在无聊的电影上。也就是说,为了一个破电影,先是浪费了钱,后来为了几十块的“沉没成本”,还浪费了时间。


英国有句谚语——不要为了打翻的牛奶而哭泣。就是提醒自己,不要过于盯紧“沉没成本”


那么,既然不应该时刻盯紧沉没成本,应该怎么做呢?

应该关注此时此刻的最优方案


再想象这么一种情况,有一个既可以当空调又可以当空气净化器的机器,需要3000块。而单独买相同性能的空调和净化器分别是2000、2000。但你之前不知道有这种一体的机器,已经花了2000买了空调。 这时候,只能选择花费2000买净化器了。虽然理论上的最优选择是只花3000。但是当你已经买了一台空调的时候,当前的最优选择只能是花2000买净化器了。


这就像比赛打羽毛球。由于分心,前两个球没打好。这时候难道跟对手说“我之前分心了,没有好好发挥,我们重新开始吧?”最好的办法就是打好接下来的每个球。不去管前两个球的事情


alhpaGo的算法也是如此,它不会关注之前自己是否下过臭棋、是否下过好棋,它只会选择从此时此刻开始的最优解


此时此刻的最优解,是一种反本能的做法。

就跟买股票一样,同样的两只10元股票,一只曾经涨到过100,一只是从1毛钱一路涨上来的。恐怕很多人的想法是这样的——这个股票价格已经很高了,那个股票以前到过100呢。所以买第一个吧。

而一只股票到底该不该买,只有一个判断依据——以后相比现在,会不会涨?如果以后会涨,那就买,以后不涨,就不买。跟之前多少钱没有关系


3 利息

钱存在银行就会产生利息。为什么会有利息?利息是怎么产生的?

 

《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》对利息产生的原因解释的十分精彩——

  • 人们更喜欢今天确定的消费,而不喜欢明天不确定的消费。人的这种非常自然的倾向就叫“不耐”  

    

    现在给你100块钱,和1年后给你100块钱,你选择哪一种?

    1年以后给你101呢?1年后给你102呢?

     ……

   总有那么一个值,会让你选择要1年以后的钱。也就是说,因为人们的不耐的倾向,未来的货物在现在是有折扣的,这个折扣,就是利息。


  战乱年代,利息非常高,是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更大了,从而增加了人们的不耐。而和平年代,利率会更低一些。就是因为不耐

   

   利息,就是未来的货物在现在的折扣

 

第1次看到这个定义的时候,我是震惊的。因为我突然意识到,利息这东西,不是什么资本家的贪婪产物,而是天经地义存在的——

从那以后,我借朋友的钱,也会给他们利息,因为利息是天经地义的。

他们不借给我,放到余额宝或者银行,也有利息。结合之前说的成本的概念,朋友借给我的不是1万块,而是他的1万块放在银行或者余额宝的收益。具体成本是多少,得看借了多久


所以,利息的概念也可以和成本联系起来——

   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

   利息是未来的货物在现在的折扣

   那么借钱的成本就是借钱时间内,用这些钱所能赚取到的收益


4 关于借钱


明白了利息的概念,就可以在借钱这方面,做的更好了。下面举几个例子——


  • 不借搞投资的朋友的钱

A借了B的100万块,借1年。那么B的借出成本不是100万,而是B能用这100万在1年后赚的本息之和。而搞投资的朋友收益不确定有多高

  •  如果借朋友的钱,确保你给的利息比他自己的收益要高

贷款的利率普遍是9%以上,而存银行死期一年的利率2%左右。如果有朋友的钱是存银行的,就借他们的吧,给他们高于银行但是低于贷款的利息。但是前提必须保证随时能给朋友还钱,他们存银行的好处就是随时可用。所以如果不能保证这一点,最好还是贷款吧

  • 如果贷款,保证能用这些钱跑赢贷款利率

  • 你搞投资,但是别人借你钱怎么办? 

如果自己能跑赢贷款利息,借出去之后,可以自己再去贷相应额度的款。

如果自己跑不赢贷款利息……,那还说什么了,跑不赢贷款利息,能赚的收益也就很少了。

 

5 看不到

其实利息的例子,可以很好地说明成本难理解的另外一个原因——放弃了的最大代价因为没有发生,所以往往看不到

就像借给别人的100万块钱,因为这100万被借给了别人使用,所以可能自己都不知道这100万1年后会是多少?有可能是130万,也有可能会变成80万。


还有之前提过的1400租到3000的房子。成本到底是3000还是1400,往往很难看到,因为3000这件事没有发生——除非3000把房子租出去。


最近我一直在考虑“潜能”这个词。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“大人物”的潜能,只不过很多人看不到这一点,也就成了凡人

不是说凡人不好,而是对于几乎所有人来说,所有人都可能成为“大人物”。如此说来,成为凡人的成本,就是——放弃了的最大代价——成为“大人物”

 

 



举报 | 1楼 回复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