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直以来,很多人都认为,银行理财是最安全的。
在不少人心里,银行理财虽然收益不会太高,但是至少稳妥,本金和收益都应该能如期拿到。
但近年来
银行理财亏损、投资者被欺诈的事件层出不穷
让大家不禁怀疑,银行理财真的如此安全吗
1
老太百万理财逾期 银行理财问题不断
《老太百万理财逾期梦魇:经理劝购 以为银行会兜底》,新闻一经爆出,就引来了各界围观,分分钟上了热门头条,银行理财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。
2014年,经当时是建设银行广州市五羊新城支行客户经理的陈娟极力推荐,在没有做风险承受测试的情况下,王桂芬一次性购买了数额达到100万元的“理财产品”。
(陈娟在微信中向王桂芬推销所谓“建行的项目”)
但就是这款收益率为10.5%的“投资基金”,变成了她这一年半来的噩梦。
(2014年8月27日,王桂芬在建设银行汇款100万元)
王桂芬自称非常信任建设银行,因为退休前单位里就设有一家建设银行网点,她的工资、分红都是打到建行卡里,从来没有变过。她唯一的一张理财卡也是在建设银行办的。
但她一定没想到,正是她如此信任的银行,居然成为了骗钱的工具。
2016年3月,王桂芬购买的产品到期,还款日期一拖再拖,从最初承诺的2016年底还清,拖到了2017年3月底、7月底、10月底。
直到产品逾期,王桂芬才发现,这个理财产品并不是建行的理财产品,也不是建行代销的理财产品。
这款名为“清科凯盛·广州专业市场投资基金”的理财产品,实质上是一款固定收益类私募基金产品,期限18个月,专用于广州君麟实业发展有限公司(君麟公司)下属的广州盛贤四大专业市场偿还银行贷款及升级改造。
而这家财富公司是一家被吊销牌照的私募公司,所以发行的这款产品也不是私募基金,是不合法的。
(清科凯盛产品说明书)
2017年8月29日,71岁的王桂芬,加入了一个已有13名投资人发起的诉讼团队。
王桂芬说,自己打了几十年交道的建行竟然骗了她。
这个团队中的人都曾在2014年从建设银行购买了第三方理财产品,投资金额从50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。
据一名投资人透露,他们这样自发组成的团队其实还有几个,有一个17人的团队找银行比较早,连续讨要说法,拿回了所有的投资本金。“还有一个投了1000万的,在银行睡了一个月,最后也把钱拿回来了。”
对王桂芬们来说,他们不知道什么是“双录”,也不会区分自有理财产品和代销产品,更不会想到一切在银行里发生的事情却是一场戏。
人与人之间的交情,对于国有大行的信任,让他们拿出所有的积蓄来填补某些别有用心者早已挖好的洞。
事实上,这几年,银行理财可谓是问题不断。
去年某银行曾曝出一款理财产品亏损的案例,银行在推销的时候声称“中低风险、稳健增值”、“半年绝对回报13%”等字眼,但结果期满却大幅亏损了15%,实际上投资者购买的并非银行理财,而是银行代销的基金。
今年上半年民生银行被曝出卖“假理财”的事件,支行行长称所卖的理财产品保本保息,由于“原投资人急于回款,愿意放弃利息,一年期产品原本年化收益率4.2%,还有半年到期,相当于年化8.4%的回报”,但实际上却是完全伪造出来的产品。
除此之外,还有不少投资者反应,本来买的是银行理财,但事后才发现买的是保险,不仅期限长达五年,而且收益率要远远低于银行理财。
2
小编提醒:再安全的产品也要留个心眼
小编必须再次强调!这个世界上是没有100%安全靠谱的理财产品的,投资理财必定就会有风险,所以不管是多安全的产品,都必须要留个心眼。
在买银行理财的时候一定要知晓以下四大风险:
我们平常所说的银行理财,指的是银行自营的理财,虽然有风险,但相对靠谱。
银行把资金募集去之后自己去投资管理,资金大多流向存款、债券之类的中低风险领域,面向普通投资者的理财产品禁止直接投资证券市场,即股市。
只有面向高净值客户的理财资金才允许投向股市,高净值客户的门槛很高,一般要求金融资产在600万元以上。
所以普通老百姓能买到的一般都是风险可控的中低风险银行理财。
银行理财最大的优势在于:它有国家及政府做背书,道德风险极低。(飞单的情况除外)
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大多指基金、保险、信托等产品。
银行只是一个销售渠道,从这些代销机构收取佣金,资金要由基金公司、保险公司、信托公司去管理,这里风险就不可控了,资金流向股市、楼市的情况很正常,理财产品的风险要高于银行自营理财。
银行自营和代销理财很容易区分,产品说明书都会写的非常清楚。
另外,在中国理财网上也可以查到银行自营理财产品的信息,输入产品名称就可以查到,如果没有的话,你就要怀疑是否是代销的理财产品了。
其实银行卖假理财的情况非常罕见,也极少有银行员工有这么大的胆子去伪造虚假的理财,一般牵涉到这种事件的大多是银行的高端客户,在某个单独的理财贵宾室里,没有走正规且受监控的渠道。
这种情况下,也可以到中国理财网查询一下产品是否存在。
以上两点以后发生的可能性很低,从10月份开始银行不管是卖自营还是代销的理财产品,都要进行“双录”,即录音和录像,银行员工欺诈或误导投资者的现象将大幅减少。
大家在购买银行理财之前都会做一份风险评估问卷,投资者只能购买相应风险等级或是更低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。
比如你做出来的结果是稳健类,就只能购买低风险(R1级)和中低风险(R2级)的理财产品。
有些投资者做完问卷后,发现想买的理财产品已经超出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,于是自己要求或是银行员工建议再做一遍,小编必须好心提醒:
最好不要这样做,每个人都应该直面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!
根据数据显示,近期银行理财的平均收益率在4.65%附近,中小银行也有很多产品收益超过5%,但超过5.5%的情况很少见。
但有些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却能达到6%、8%、10%,三季度预期收益率最高的一款银行理财甚至能达到20%。
这种并非是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,而是银行自营的结构性理财产品。
银行理财产品分为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理财产品。
结构性理财产品:即浮动收益产品,投资标的由两部分组成,一部分投资于一些固定收益类的低风险产品,获取稳健回报;另一部分投资于期股票等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。如果银行投资这一部分的产品亏损了,那么你的到期收益就缩水了。
所以你看到的收益率都是预期收益率,不一定能达到这么高的收益。
非结构性理财产品:这个则一般可以实现固定的预期收益率的产品。就是我们常说的保本收益产品。
而最新的报告中,排名第一的保本收益类的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只有6.4%。
所以高于这个标准的,就不要听经理瞎忽悠,不可能保本保息和刚性兑付的。
说到最后
小编无非是想告诉大家
银行理财并非想象中那么美好
任何投资都需要擦亮双眼,避免被坑
猜你喜欢
【爆料】花呗、借呗、白条、信用卡的真实利息!堪比高利贷!
80后:我油不油腻,关你屁事!
10号发工资和20号发工资,就能看出一个公司是否靠谱?
听说,有朋友最近靠打新股赚了十几万……
下有对策!支付宝余额支付居然不限额了!
更多精彩内容,点击阅读原文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