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联盟

保本理财利器?这类产品一年激增9000亿,规模近8万亿

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
  • - -
楼主


中国基金报记者 周悬

 

结构性存款近期流行了起来,多家银行纷纷推出相关产品。在保本理财产品或将退出市场的背景下,结构性存款成为了“新宠”。

 

认识一下结构性存款

 

结构性存款,是指在普通存款的基础上,运用金融衍生工具(包括但不限于远期、掉期、期权或期货等),将投资与利率、汇率、股票价格、商品价格、信用、指数及其他金融类或非金融类标的物挂钩的金融产品。


结构性存款收益由两部分组成,存款所产生的固定收益,另一部分则与标的资产的价格波动挂钩。


注意了,华创证券的老师指出,结构性存款并不是一定保证本金,具体视衍生品交易合同规定,如果只是把存款未来收益或是未来收益其中一部分挂钩投资衍生品,本金不会损失。


用一个公式来表示: 结构性存款到期本息=本金部分(全部)+约定存款利息-衍生品交易成本+衍生品投资收益(或有)。


举个例子来看,某商业银行发行的一款挂钩沪深300指数的结构性理财产品,业绩参考标准是年化7%,保底收益0.01%,指数涨1%增加0.96%。产品说明书中显示,此款理财产品并能不保障本金。



实际上,结构性理财产品相当于一个对赌协议,赌赢了能获得高收益,赌输了就只能拿到低收益,甚至零收益或亏损。

 

一年激增9000亿,规模近8万亿

 

此类“存款+期权”的结构性存款在近期获得颇多关注。从规模来看,截至今年1月,中资全国性银行的结构性存款规模为79763.88亿元,规模逼近8万亿元。

如果从央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信贷收支数据发现,商业银行个人结构性存款在去年一年内激增9000亿元,涨幅约48%。


具体来看,央行官网数据显示,截至2018年1月底,中资大型银行(工、农、中、建、交、邮储、国开行)个人结构性存款规模约1.5万亿元,较去年1月的0.97万亿同比增加55.1%;中资中小型银行个人结构性存款规模约1.6万亿元,较去年1月的0.98亿元同比飙涨62.86%。


虽然结构性存款已在国内发展接近 20 年,但在近期却迎来了春天。有研究员表示,银行理财打破刚兑势在必行,一些银行为了填补市场,开始大力推行结构性存款。


华创证券分析,资管新规下,银行表内理财存在向结构性存款转化的内在需求,结构性存款作为一种替代性产品重新受到重视。

 

去年投资收益差异较大

 

当然,对于投资者而言,最关心的还是收益情况。根据普益标准统计显示,过去一年结构性存款收益存在较大差异。


普益标准统计数据则显示,个人类结构性存款的收益下限平均值和收益上限平均值分别为2.31%和4.24%,收益下限和收益上限最大值分别达到5.5%和11.29%。


机构类结构性存款的收益下限平均值和收益上限平均值分别为1.97%和3.77%,收益下限和收益上限最大值分别达到7%和13.55%。


相比较之下,普通定期存款的利率则要低得多。根据融360监测央行和四大行1月8日公布的实际存款利率,定期存款收益实际上不如结构性存款。


 

结构性存款能买吗?

 

业内人士表示,总体而言,结构性存款风险较低,整体风险低于非保本类理财产品。不过,这并不意味着结构性存款不存在风险。虽然本金的风险不大,但仍然存在不保本的情形。从过往发行的结构性存款来看,确实有少部分没有达到预期收益率,依然存在一定收益风险。


结构性存款的投资者需要明确存款投向和风险,不同结构性存款挂钩的产品,可由自己的认识和对未来行情的判断进行选择。事实上,结构性存款更适合对市场有一定判断能力的投资者,一旦“对赌”成功,也能获得更好回报。


对于想购买结构性存款的投资者而言,除了选择挂钩衍生品,还需要关注产品的过往业绩,看看收益是否能匹配预期。



关注英华理财,帮你赚钱!

长摁下面二维码可立刻关注!






举报 | 1楼 回复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