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联盟

想存定期被“劝”买了保险 结果17万元5年后利息变成……

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
  • - -
楼主

  17 万元存了定期5 年,到期后,手捧利息结算单,家住阜蒙县的孙大爷一下子懵了:“这利息咋才2 万多呢,当初不是说利息一定比银行的定期利息要高吗?”“我被骗了,他们就是看我们老年人知道的少,希望我的经历给老年朋友提个醒。”12 月11 日,孙大爷找到本报热线记者,讲述了自己窝心的存款经历。

  

  5年前“被劝”存款17万


  2010年10月28日,孙大爷怀揣辛辛苦苦积攒的17 万元来到了阜蒙县繁荣大街某银行。

  “这些钱本来是打算存5年定期的,进到银行大厅就有工作人员过来热心问我要办什么业务,我一说存钱,他们就开始向我介绍说有一种分红型存款利息比银行的利息还要高,存这个更合算。”孙大爷说,自己当时一听也感觉不错,“他们穿的工作服与银行员工的服装一样,我也就没多想。”孙大爷告诉记者,很快,他便听从对方的建议,在几个单据上签了字,随后将17万元存进了柜台。

  

  存款变保险利息变少了


  今年10月末,孙大爷的5年定期存款到期。“我自己早算好了,如果按存款当年4.2﹪的利率计算,17万存5年定期利息为35700元,但按他们的说法,我的利息应该要比这个多。”孙大爷说。

  不过,让老人没想到的是,最后结算的利息为25057元!“这怎么可能呢?你们是不是算错了?”百思不得其解的孙大爷跟银行理论,却被告知,他当年17万买的是5年期的分红型保险。这回,孙大爷更想不明白了,银行咋还卖上了保险,而且自己手里也没有保单啊!记者看到,孙大爷手持的是某保险公司“红利发两全保险(分红型)5年期”保险。“这是后来我找到保险公司,他们才把保单给我打印出来的,想想整个过程,就特别窝火,这不就是看老年人不懂,忽悠人吗?”孙大爷气愤地说。

  

  老年人理财要注意风险


  如今很多老年人退休后衣食无忧,手里有闲钱也加入了理财大军的队伍。然而,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很多老年人由于缺乏一定的分析判断力,通常只看收益率,而忽视了风险。有的往往将理财的选择权、决策权交给所谓的理财师,有的理财师在业务压力下,向老年人推销产品时隐瞒产品风险,夸大产品收益率,导致很多老年人“被理财”的情况也经常出现。

  那么,老年人理财如何规避类似风险呢?“老年人应首选一些容易投资、风险较低的理财产品。除定期储蓄外,还可选择货币型基金、国债、银行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等低风险产品,这类产品均有较好的安全性,且收益率比定期存款高。”一位理财专家告诉记者,理财中有一条永远不变的规律,就是收益永远与风险成正比,收益越高,风险必定越大。老年人要选择自己看得懂的、适合自己的产品,在风险相同的前提下选择收益较高的产品,或者是在收益相等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产品。

  理财专家提醒,老年人要防止被忽悠,有一个简单易行办法,即正常的银行理财产品年收益在4%—4.5%左右,季末时收益率相对提高,有的理财产品可以达到5%,当有销售人员称某产品年收益大大超过5%时,老年人就要特别留意背后的高风险。




举报 | 1楼 回复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