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南翔智地园区,副总经理宗柳燕谈起“腾笼换鸟”,滔滔不绝:“我们正着手打造一个3000平方米的新型创意空间,集联合办公、餐饮、休闲娱乐于一体。”宗柳燕口中的这个创意空间,原是一个装配车间,租约到期后,园区收回重新规划设计。
近年来,嘉定搭建了一批国家级、市级创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。如何优化这些创新平台的发展机制,持续提升创业的质量和效益?今年,嘉定将对众创空间和孵化器的建设成效开展定期考核,继续扶持有生命力的创新成果,同时淘汰不适合创业的项目,把宝贵的创业空间留给那些真心想创业、能创业的创新者和实干家。
像南翔智地这样创建较早的园区,早就意识到了淘汰机制的必要性。2008年开园初期,园区的入驻企业形形色色,有非注册型的、仓库型的、贸易型的等等。但随着文化、金融、科技三大产业导向明晰后,一些问题渐渐显露:有的企业占地空间大,却圈而不建、圈大建小,造成土地闲置;有的企业不符合产业导向,与园区整体氛围格格不入;有的企业产能落后,自营困难、濒临淘汰。另一边,不少创业团队却因为没有空间而迟迟不能落户。基于此,智地开始让“不及格”的企业出让土地或厂房,把符合园区产业导向的企业请进来。
“我们清理的对象有三种:不注册在南翔的企业,不符合园区产业导向的企业,以及占地空间大,却入不敷出的企业。”宗柳燕介绍,经过2至3年的时间,清理效果显著。比如,一家贸易公司被请出去后,改建成为创客学院,向园区内所有的创客开放,为他们提供讲课、路演和培训等服务,受到普遍欢迎。
还有一家汽车零部件总部经过“腾笼换鸟”被引进后,日益发展壮大。原本的空间已经不能满足企业需求,在智地的牵线搭桥下,搬到了南翔蓝天创业广场。“腾出来的这栋楼,我们又引进了蜂电网络科技、南芮儿文化传播两家公司,现在都发展得不错。”对于园区的管理者来说,这样的空间利用是最喜闻乐见的:培育一批、再引进一批。如今,园区内的企业基本均符合产业导向。下阶段,智地还将不断拓展空间,加快园区三期的发展。
虽然同样面临着场地有限的问题,但与众创空间不同,不少创业孵化器的烦恼来自入驻公司自身建设问题。“有些‘海龟’专家不太了解国内的情况,项目不接地气,团队又不健全,资金链也缺失,往往注册后就变成一个空壳子。”在嘉定先进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副主任徐美芳看来,孵化器很少存在产业导向问题,更多的是创业公司内部运营不善,无法维持却仍占用政府资源的问题。
“今年起,我们也要淘汰一批企业,并出台相应的政策制度。”徐美芳说,育成中心投入500万元打造基础设施、1000万元改造公共实验室,来为企业提供服务,相应的,如果企业在3年内产值没有达标,则会被清退。
【来源】嘉定报
END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