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联盟

理财产品套路太寒酸:用千万存款换多0.1个点的收益 | 天玑·热点洞察

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
  • - -
楼主

本文约1100字,建议阅读时间3分钟


近两年,告别了高收益之后的银行理财产品已经不再受到广大投资者的偏爱,不少投资者对于这类产品往往考虑再三却又选择放弃。对此,各大银行营销手段可谓五花八门,甚至根据客户资产多少、出身来历甚至秒杀活动等设置“诱人”的重重门槛,制造稀缺产品一票难求的幻想,以此吸引投资者的关注。


但是,这类理财产品的收益其实并没有高得惊人的收益,比起面向大众的产品,大多不过高出0.1个百分点,最多也不会超过0.5个百分点,不过在资产慌的情况下,也足够吸引眼球了。


▍ 钱多单位好 银行赏你0.1个点


目前,大多数银行都会根据客户资产状况将人分N等,以有差别地提供服务。为了促进理财产品的销量,银行普遍开始了分类供应,根据不同客户推出专属理财产品,这类产品往往只有高净值的贵宾客户、私人银行客户才有资格购买。此外,为了招揽新客户,从行外吸引资金,也有不少针对新客户的专属理财。



除了客户凭借自身实力“拼钱”之外,银行还推出了“拼单位”的专属理财产品。这些单位专属理财产品不是有钱就能买,即便有个上千万资产在银行里,也无法分得一杯羹,必须是工作单位与银行有合作关系的员工才有资格购买。


这些合作单位往往财大气粗,在公司业务方面已经让银行赚得盆满钵满了。银行的算盘打得精明,一方面是给大客户让利,方便未来工作开展,另一方面则是重点吸引这些优质单位的优质员工转入更多的存款。


▍ 新客户一时爽 仅此一次没商量


在吸收资金方面,除了对合作单位客户让利之外,新客户对不少银行来说也是香馍馍。针对该类客户群,各家银行也是想尽各种办法,很多银行通过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来吸引新客户。



但是,新客户总不能永远“新”下去,这种高收益理财产品,新客户一般只能享受一次的机会,产品到期后就没有资格再购买其他理财产品就无法享受高收益了。如果想要享受更高收益,要么去好单位,要么转入更多存款升级成高净值客户咯。


▍ 秒杀引人气 饥饿营销博眼球


秒杀原本是互联网电商最爱的花样,廉价的小米搞秒杀,天猫双十一特价搞秒杀,总之只要有便宜肯定都要秒杀。如今,传统的银行也开始玩起来了秒杀等饥饿营销的手法,各类理财产品也因此赚足了眼球。


据悉,有的银行经常会推出一些‘秒杀’的高收益率理财产品,其实大多是一些噱头,一般额度少之又少,期限也比较短,甚至部分产品会有限制单笔购买限额,银行就是这样通过‘秒杀’的方式营造出很‘抢手’、很难买到的情景。


这显然就是典型的饥饿营销策略。即便仅仅多出0.1个点的所谓高收益,投资者都极有可能付出极大的热情,这期秒杀不到,还会来关注下期产品的预售信息。


搞过几场秒杀之后,投资者对银行的关注度增加了,银行宣传了自己的品牌,留住了一些客户,之后便翻脸不认人了,产品的实际收益率最终还是回归到正常水平。


-END-

点击阅读原文,沉迷购物无法自拔.....


举报 | 1楼 回复

友情链接